唱村歌,赞家乡,赶文化大集。8月5日,记者从重庆市文艺志愿者协会获悉,“强基工程”——“村歌嘹亮”主题活动2025年全国集中展演,将于8月15日至17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举办。届时,包括重庆代表队在内,来自全国32个省(区、市)的48支队伍将参加展演。在此期间,还将同步开展2025“村歌嘹亮”全国文艺大集,集中展示各地优秀民间文艺作品、非遗及文创成果,用多种形式生动展现各地文化高质量发展。 “本次‘村歌嘹亮’主题活动全国集中展演期间,我们重庆文艺界也有不少看点。除了一支来自黔江区的村民歌队将登台献唱,还有铜梁龙灯和堰兴剪纸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双双亮相全国文艺大集,充分展现巴渝地域文化的魅力。”市文艺志愿者协会秘书长舒丹介绍。 “强基工程”——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行动由中国文联、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联合实施,主要围绕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推动基层文艺创作和生产、培训基层文艺人才、开展文艺支教志愿服务等4方面任务进行,着力用文艺形式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提升文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深入推动基层精神文明建设。 作为“强基工程”重要单元,“村歌嘹亮”主题活动由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办,旨在推动“强基工程”走深走实,展示“强基工程”阶段性成果。活动以群众唱为主,通过就近就便选派文艺志愿者深入基层一线,与基层演唱队伍“结对子”开展专业辅导和培训,助力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活跃地方文化氛围。 “今年3月启动以来,‘村歌嘹亮’主题活动陆续在全国各地的街道、社区、村镇亮相,广大基层群众用歌声唱响新时代幸福生活。经过选拔,来自全国32个省(区、市)的48支队伍受邀参加全国集中展演。来自我市黔江区石会镇的中元村舍巴民歌队,就是其中的一支优秀队伍。”舒丹说。 作为一支自发性民间文艺团队,舍巴民歌队队员由当地村民、退休干部和职工组成,平均年龄55岁,80%的成员为土家族、苗族队员。他们将吊脚楼的炊烟、阿蓬江涛声、西兰卡普彩线“织”进了旋律,将当地农家儿女的劳作智慧、爱恋絮语化作跳动的音符,用那些从田垄间生长、在炊烟中酝酿的歌谣,在观众心间激起阵阵涟漪。 《阿蓬江号子》藏巴人豪迈,《阿蓬江采茶歌》飘渝乡茶香……近年来,这支歌队的多首带着重庆山水灵气的代表作屡获奖项,被《人民日报》等报道,成为武陵山区非遗传承的鲜活注脚,让非遗之花在巴渝大地静静绽放。 同步开展的2025“村歌嘹亮”全国文艺大集,将集中展出一批全国各地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地方特色与民族风情的文艺作品。铜梁龙灯和堰兴剪纸将代表重庆参展。 其中,铜梁龙灯是重庆市铜梁区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萌芽于汉唐,孕育于宋元,发展于明代,成熟于清代,繁荣于当代。如今,以铜梁龙文化为主题核心,采用传统竹编、绘画、剪纸、陶瓷等工艺创新研发系列文创产品,正在成为兼具文化传承与市场活力的特色文创载体。堰兴剪纸是大渡口区的一项民间工艺,作为渝派剪纸的代表,其工艺工整精细、题材广泛、寓意深远,充分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赵欣 实习生 刘名扬 |
2025-08-17
2025-08-13
2025-08-12
2025-08-10
2025-08-10
2025-08-07
2025-07-18
2025-07-18